close

走馬福州-白塔浸夜

“白塔”位於山賓館下方百十米處,是我們去烏山的必經之路。所以當我們走到山門前時,岸礁老師說要進去看一下,來個“走馬觀花”隨意拍下幾張照片,我們一致贊同並跟著他走向“白塔寺”。福州“白塔”又名 “定光塔”,全名“報恩定光多寶塔”,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”。所以我們在山門前看時,“白塔寺”的寺門上寫著“定光寺”。“白塔”位於于山西麓,與烏山的 “烏塔”遙相對應,並名為“福州雙塔”。在此之前,我于昨晚在五一廣場遠景拍攝過白塔照片,在路燈的映襯下,“白塔”熠熠發光,非常壯觀。
有關“白塔”的歷史,得先鋪陳一翻,讓朋友們有個初步瞭解。“白塔”原為閩王王審之為報父兄教養之恩,于唐天元年(西元904年)所建。古時佛寺造塔乃行善積德,圖報知恩,故王審之建塔以報父兄之恩,乃當時社會之一風氣。《僧祗律》中說:“真金百千擔,持用行佈施,不如一泥團,散心治佛塔。”相傳當時建塔開基時,掘出一顆寶珠,故名“定光多寶塔”。寶塔初建時高66.7米,塔內砌磚軸,外環木構樓閣,是一座七層磚心木塔。明嘉靖十三年(西元1534年),塔身被雷電擊燒焚毀。明嘉靖二十七年(西元1548年)重建,後改為七層八角磚塔,高41米。因外塗白色灰層,故名“白塔”。
“白塔寺”的正門有一尊佛像,按常理應該是一尊笑佛,但這尊佛像卻年輕並不笑,我們三人大犯不解。有郡人在旁,見我們在議論,他說這就是“彌勒佛”。但它具體是什麼佛像,我們在此也說不清楚。徑往寺院裡面,因寺內修葺一新,故處處光亮耀眼,讓人目不暇接。這些暫且不說,我最喜歡的是大殿前後的四幅青石大浮雕。前面兩幅是青龍,後面兩幅是麒麟。石雕顏色青深而光亮,老舊而古樸。我問過漢英老師是不是現代雕刻,他說應該不是的,那是原有的古雕。青龍石雕上二龍戲珠,其中浪卷雲騰,心舞意動,相當活現精靈!麒麟石雕上麒麟昂首,更見山林呼嘯,風生於耳,相當瀟灑古怪。再往後面走去,後殿前是雙龍盤柱。龍身自上而下卷起,龍頭高舉向內護住殿門。一位老先生帶著幾位遊客走到此時說:“這雙龍柱太精美了,這是古代的石雕工藝,現在哪能做得如此之好!”雖說此話不能苟同,但這龍柱的精美,可見一斑!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 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fe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